开云(中国)Kaiyun·官方网站-控股有限公司

开云动态

News

生产队时公社的“八大员”是当年社会上最吃香的职业

 发布时间:2025-07-04 浏览次数:

  

生产队时公社的“八大员”是当年社会上最吃香的职业(图1)

  在生产队时期,公社的“八大员”是当时备受青睐的职业,工作既稳定,又待遇丰厚,因此成为了众人争相追求的目标。很多人都梦寐以求能够进入这个行列。那么,这“八大员”具体指的是哪些岗位呢?它们分别是:售货员、驾驶员、话务员、放映员、卫生员、炊事员、广播员、技术员。

 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,公社的电影队开始逐渐壮大,那时电影放映成为了村庄文化生活的一部分。电影队的放映安排是非常紧凑的,每次片子播放完后,观众们常常要等待新的片源。这种焦急而又期待的等待,如今依然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,虽然那时交通不便,等待漫长,但那种氛围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别有一番趣味,仿佛带着一份深深的怀念。

  特别让我感慨的,是儿时观看电影的经历。像《南征北战》《奇袭白虎团》这些经典影片,常常让我想起生活在乡村时的点滴。那个年代的学生学习压力不大,也没有像现在一样的晚自习或者作业压力。特别是那些新电影,常常是难得一见的宝贵资源。几个村子之间轮流放映,通常一个村看完电影,另一个村就迅速接上放映。那时,我们经常等到片子放完,而第二部影片还没有到,大家只能在原地等待。那时的交通条件不佳,村与村之间的距离也很远。有时,电影放映整夜进行,夏天还能忍受,冬天就要忍受严寒,外面烧着火炉取暖,但再回到场地时,已经没有位置了。回想起那时的情况,现在的电影院就显得格外舒适了。

  在计划经济时代,生活物资的供应是通过凭票或凭证来进行的。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,比如米、面、油、肉、盐、布等,几乎都是通过供销社或百货公司来分配购买。所有商品的供应都由供销社进行统一安排。这让当时的售货员成为了非常受人羡慕的职位,许多人都希望能进入供销社工作,成为一名售货员。那时,如果家里有人在供销社工作,全家的生活就有了保障,生活衣食无忧。能够成为一名供销社的售货员,是许多人的梦想。

  公社时代的拖拉机手是许多人心中的英雄。那时,要成为一名拖拉机手并不容易,需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和培训。报名参加考试后,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和实践,考取手扶拖拉机驾驶证才能正式上岗。而且,拖拉机手除了驾驶技能,还必须掌握维修拖拉机的能力。因此,他们不仅能开车,还能修车,是非常多才多艺的技术工人。

  在生产队时期,普通农民一天劳动才能挣到5至6个工分,相当于三四毛钱。然而,公社的拖拉机手每个工作日能获得8个工分(相当于六角四分),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,待遇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。

  为了确保通讯畅通,及时发布通知,七八十年代的公社开始设立电话和话务员。话务员的主要工作是接转电话,村与村之间的通信需要通过话务员来完成。当时的电话大多数是带摇把的,打长途电话时,还需要通过公社的话务室逐级转接,直到最终目的地才可以接通。这种通讯方式虽然笨拙,但对于当时的农民来说却是一种巨大的便利。

  随着公社的建立,卫生院也逐渐成立,而在医疗条件还不发达的年代,卫生员(也就是“赤脚医生”)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。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,卫生员不仅要承担诊疗病人的职责,还要进行防疫工作,是很多农村家庭依赖的“守护神”。

  公社厨房的厨师也是备受尊敬的岗位。那时,想成为一名公社厨师并不容易。厨师通常需要从洗菜、打杂等最基础的工作做起,经过三到五年的实践,才能真正胜任厨房的工作。在公社里,厨师的工作很重要,因为要负责给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做饭。厨师的地位不言而喻,尤其是那些能保证大家吃饱饭的厨师,常常受到领导的重视。

  广播员这个职业,尤其是在农村地区,多数是女性。在当时的农村,文化生活相对单一,电视几乎是没有的,因此广播成为了连接外界和乡村的唯一途径。广播员的工作就是每天按时启动广播设备,并确保县级广播站的广播信号能够传递到各个村庄。对于农村的人们来说,广播不仅仅是获取信息的工具,更是生活的一部分。

  最后,公社的农业技术员和林业技术员,都是经过县级部门培训的专业人才,负责指导生产队进行科学的农业种植和林业管理。这些技术员的知识和技能在当时的农村中具有很高的地位,凭借着专业能力,他们不仅赢得了尊重,也成了农民们学习和敬仰的对象。

预约参观